头部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走进连州 > 社会生活 > 医疗保健

天清地明,清身明心养生正当时!


来源:连州市卫生健康局 发布时间:2020-04-08 16:11:01 字体大小: 浏览次数:-

清明时节 · 雨纷纷

图片1.png

 

“清明来向晚,山渌正光华”,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天空清大地明。中医认为,人与自然同气相求,清明节气之后,天清则对应人体心清、肺清;大地明,地为厚土构成,人体五行为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土包括肉,人体除骨之外大部分由肉构成,因而人体各部位随清明之时,与大地草木推陈出新一片碧绿相似,处于“明”的状态。“明”由日和月组成。日月,即阴阳,“明”即阴阳平衡。

此时,养生需要人与自然同气相求,身体与天地一样天清地明,清心清肺,脾胃运化好,推陈出新,清理身体的垃圾。

起居/卧早起早

我们建议您,早点起床。早上7时至9时是辰时,此时属胃经最旺,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,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,可引起心躁、喉干、头昏、目浊等不适。因此,尽量把作息时间向前调,早起后伴着早晨清新空气伸展躯体,披散头发,漫步庭院,充分汲取大自然的精华,不仅能舒筋活络、畅通气血,还能畅达心胸、怡情养性、增强抗病能力。

运动/动中有静

这段时节,由于下雨和气候潮湿,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。因此,我们建议您要选择动作柔和、动中有静的锻炼方式。“勿大汗,以养脏气”,中医认为汗是津液代谢的产物。《素问》曰“汗者,精气也” ,出汗过多对身体是一种伤害,有可能打破本身平和的体质特征。此时的户外运动,在于顺应时气,建议以主动的姿态顺应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等这些轻松、接触自然、舒展身形的活动,将有助于保持体质的平和。还可以适当跑步跳跃,可以疏通冬日的气血积郁,让精神压力得以缓解,使心胸开阔,心情愉悦,更能使人体正气增强,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。但运动过程中切忌过度出汗,避免伤及五脏。 

饮食情志:恬淡寡欲

“一箪食,一瓢饮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。阳春三月,万物生长,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,在暮春之际达到最旺,如果肝气过旺,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,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,还可造成情绪失调、气运行血不畅,从而引发各种疾病,我们建议您,多食绿色蔬菜和植物新芽这些当令食物,因为当令食物符合自然生长规律,营养价值高,气味淳厚,如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,如荠菜、菠菜、山药、百合等。银耳汤,菊花枸杞茶,百合绿豆汤等;还有就是艾草与糯米制作的青团,也是此时的应季佳品。

图片2.png

 糯米补中益气,艾草温经去湿,清明时节,细雨纷纷,去湿扶阳,食用青团再好不过。青团多用艾草或鼠曲草新发的嫩芽榨汁,兑入水磨的糯米中,和面擀制,包上桂花豆沙,芝麻花生,豆蓉蛋黄等馅料。上锅蒸熟,圆圆糯糯的青团就做好了。糯米混合艾草的清香,非常独特。但脾胃功能不好的朋友,建议您应尽量少食。

《老子想尔注》言:“清静能睹众微,内自清明,不欲于俗”。在精神调养方面,就是要能做到心平气和,保持轻松愉快、乐观的情绪,从而安养神气,春季切忌大喜大悲,当人处于“清明”状态时,则可以真切感受到自我生命与大自然之间的融合为一,而精神自我也被擢升到一个无限广域的境界。

茶饮:提神醒脑,解腻除烦

暮春时节,当然少不了一杯明前茶,著名明代大医家李时珍在养生中最推崇的是品茶,尤其是明前茶。明前茶是指每年清明前后采摘加工的新茶,有提神醒脑之功,时珍曰:茶苦而寒,阴中之阴,沉也,降也,最能降火......使人神思 爽,不昏不睡,此茶之功也,宋学士苏轼《茶说》云:除烦去腻,世故不可无茶。明前茶的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最为丰富,茶叶叶绿素含量高,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较高,因此制成的绿茶色泽绿润,冲泡后如朵朵兰花或片片竹叶。

图片3.png

清明时令茶:碧螺春

此时节上市的明前春茶中,碧螺春以其形美、色艳、香浓、味醇四绝,被称“茶中仙子”,“满身毛,铜丝条,蜜蜂腿,银绿隐翠”,是对其外形的精准形容;“一嫩三鲜”,芽叶嫩、色鲜艳、香鲜浓、味鲜醇,是对其口味的全面褒奖。碧螺春冲泡后,叶片徐徐舒展,银澄碧绿。滋味鲜醇爽口,汤色绿而明亮。茶香中透着浓郁的花香,使人迷恋和陶醉,鲜爽茶味之中另有一种甜蜜的果味,使人百饮不厌,回味无穷。品饮时,采用洁净透明的茶具,先冲开水后放茶。当碧螺春投入杯中,茶即沉底,瞬时间“白云翻滚,雪花飞舞”,清香袭人。茶在杯中,观其形,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,春染杯底,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。

(来源:广东省中医院)


footer底部